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

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

信義家訊(2009年 8月)

監督的話: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戴浩輝監督

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

我經常探訪堂會,多次關心本會青少年事工的情況。不少教牧和導師都不約而同地流露一份憂心:現代的青年人好像永遠長不成的。我相信有這樣想法的並不僅是教牧和導師們,不少家長也有相同的感受吧!以往,媽媽常叮嚀:「你們在媽媽的心中永遠是長不大的。」媽媽擔心我們為人處事繼續碰壁,又或我們未能愛惜自己的身體等等。在這等事情中,我相信縱使子女已成長,但也未能從此免去媽媽的掛心。

子女在父母心中沒有長大是出於父母對子女的愛和關心。他們凡事都為子女著想,不希望他們有甚麼差錯;然而,這是否就已足夠呢?還記得小女唸初中時,忘了帶功課返校,在小休時致電給我,希望我能把功課交到校務處,於是我也照做,心想她既有做功課,欠交功課會影響她的成績,給她帶一次也不太過份吧;但到了校務處我卻給職員罵了一頓。他認為學生沒有帶功課是他們的問題,父母不應為他們效勞;他們應受罰,好讓他們記取教訓;替他們遞交,只會養成更依賴父母的習慣。不錯,小孩子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,怎可能不經驗跌倒的呢?不讓小孩子跌倒,他們的身體就缺乏應付跌倒的能力,只怕他們日後一跌更傷。同一道理,今天的青少年遇到挫折而不知如何處理,皆因過去沒有培養照顧自己的能力。

以上所談的,其實也可以成為堂會培育青少年的借鏡。我曾參與過某間堂會教友大會的討論。在席上,有一名職青團團員向團契部部長質詢,為何該團從來年開始不再有導師。我想,這正正是不少堂會青少年人的問題所在:他們一向的經歷就必然地有導師陪伴。尤有甚者,導師甚至成為他們的佣人,為他們安排團契的大小事務。幾個月過去了,事情有什麼發展?據悉,現在,該團契能自己承擔導師原有的工作以外,還進步不少呢。

師者,乃傳道、授業、解惑。我們作教師、牧師和導師的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和所牧養的青少年的關係。很多時候,在指導青少年時,我們在不知不覺間,把對待兒女的方法用在堂會青少年人身上。我們為他們作了很多,但卻不見他們有成長。我們應當停下來,問一問,我們是否作得合宜,是否作得太多?導師所要關注的不是團契是否運作良好,而是當中的青少年人是否在成長。弄清楚了,我們的角色和責任便明確起來。我們不是他們的佣人,也不是他們的替身;我們也不當為他們打點甚麼。我們卻教導、鼓勵、支持他們參與團契和事奉。多一番耐心,容讓他們有跌倒的可能;並且,當他們跌到時,扶他們一把,與他們一起面對挫敗。

如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事工是成功的話,我只能認為是因為當時沒有導師替青少年人分擔工作。於是一班年青人在嘗試、失敗和再嘗試中獲取經驗,以至成長。或許,正因為香港不少家長在少時經歷過缺乏,今天,就努力地嘗試為他們的兒女建造在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。他們希望兒女從一出生便在無菌、無痛、無錯、無失敗中生活。然而,這樣的鋪排能經得起試煉,能成為兒女們一生的保障嗎?

我希望本會的青少年部最少有一半部員是在二十五歲以下的。我也希望分區的青少年團契職員,能自發組織起來,爭取成長和學習事奉的機會。同樣,堂會的執事部能否鼓勵過了廿一歲的信徒朝向作執事的方向,累積事奉的經驗?
倘若堂會期望青少年事工做得更好,那就要我們的青少年人有機會參與、學習、碰壁、檢討和改進。